2023-08-01 14:38:01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COP26峰会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提出了他所谓的“五种甘露元素,Panchamrit”,每一种都是脱碳承诺。最后,他豪言壮语,承诺印度将在207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这是一个分水岭时刻,促使印度各部委、公共部门企业、私营公司和企业集团制定减排目标和脱碳路线图。
莫迪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Panchamrit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能源产能将达到500吉瓦。他表示,到那时,可再生能源将满足该国50%的能源需求。从莫迪总理的声明中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印度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占总排放量的34%,电力行业必须迅速去碳化。
不到一年后,印度宣布40%的装机容量来自“非化石燃料来源”,即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这一数字比印度在cop21上的承诺提前了8年。这些因素使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尽管能源行业因乌克兰战争和新冠肺炎疫情而出现波动,但电力需求目前正在稳步上升,而可再生能源成本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在与生产挂钩的绿色氢激励措施和可再生能源工厂25年州际输电费用豁免的支持下,再加上推动国内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革命已经开始蓬勃发展。
这场能源革命对所有传统电力公司都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对那些不那么灵活、更容易受到惯性影响的国有公用事业和配电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政治上妥协,背负着糟糕的资产负债表。
从历史上看,在印度大多数国有电力公司中,出于社会考虑,电价一直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挂钩,这是一种交叉补贴,主要工业消费者支付的电价远高于国内或农业消费者,后者支付的电价也可能低于电力供应成本。
但是现在太阳能和风能的生产成本比其他任何电力来源都要低。屋顶太阳能系统和大企业直接从私人发电商那里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倾向(正如微软与ReNew的交易所证明的那样),随着大买家的离开,以及提高利润的交叉补贴,给电力公司带来了进一步的损失。此外,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其他核心业务问题使可再生能源革命成为国有传统电力公司和电力公司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配电行业持续亏损,2021财年亏损近900亿卢比,促使印度政府出台了30亿卢比的电力系统改革计划,但尽管十多年来的关税改革尝试要求逐步减少交叉补贴,但行业向可再生能源的进军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敲响了警钟。
国家配电公用事业的总损失从2019-20年度的30203亿卢比增加到2020-21年度的50281亿卢比,增长了66.48%。
配电公用事业收取的关税补贴从2019-20年度的12082.8亿卢比增加到2020-21年度的13241.6亿卢比,从2019-20年度总收入的16.52%增加到2020-21年度的18.53%。截至2021年3月31日,配电公用事业的累计亏损为5,16,33.6亿卢比。
在国家电力分配部门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不仅实现2030年500吉瓦可再生能源目标的繁重工作将由主要私营部门承担,而且公共电力公司,特别是国有电力公司,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刚刚登上绿色转型的通道。
所有上市公司都可以通过分享碳抵消和脱碳计划而受益,但有人认为,电力部门的公共事业单位将迅速转向可再生能源。这仍有待实现。
包括信实(Reliance)、阿达尼(Adani)、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和JSW在内的大型私营企业,占据了已宣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大部分,这是一种小众亿万富翁的热潮,将改变印度10多亿公民的生活。
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发电量归邦政府所有,四分之一归中央政府所有。国家机构在输配电、关税和零售方面享有完全的控制权。这一切即将改变。
对于国有电力公司来说,能源革命的大势所向:它们需要进行深度改革,重新想象自己在新能源经济中的角色和空间。
他们无疑会发现,整合所有屋顶太阳能消费者除了会对收入造成冲击外,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即使他们继续承担传统能源购买协议的成本。需要详细和不断发展的使用时间关税来帮助遏制损失。
事实上,这些公用事业未来的消费者将不再是被动的用户——许多人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所有者。这一类新的“产消者”将包括拥有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工业用户、存储系统的利益相关者和当地屋顶太阳能用户等。
如果没有为这一新的客户群做好准备,也没有探索未开发的收入来源,比如电动汽车或能源存储,在财务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discoms将很难从可再生能源使命中获益。随着政策本身的转变,国家电力公司必须进行广泛的制度重新设计,从目前的煤炭政策转向新的监管框架。
此外,随着期货、掉期和期权交易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个复杂的金融电力市场,国有公用事业公司将需要政策和监管支持才能参与并蓬勃发展。
增加收入的短期目标不应损害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构重新设计以及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容量所需的州际和地区间输电规划。
2021年NitiAayog关于电力分配部门的文件称,配电仍然是电力部门供应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并补充说,任何国有公用事业要取得成功,都应该明确区分公用事业和国家。
从通过智能电表、预付费电表和更好的计量来提高计费效率,到为PSU员工提供绩效激励和重新培训,唾唾可摘的果实已经成熟。
更复杂、同样重要的是,长期、昂贵的购电协议将不可避免地退出。
其中一些改革将是破坏性的,执行起来和想象中一样困难。为了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公共电力部门必须首先认识到清洁能源组合带来的机遇。